欢迎访问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今天是   

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六周年!食品职院师生这样说

时间:2025-03-18   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   浏览次数:

编者按: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思想政治理论课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六年来,食品职院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思政课为主体,汇聚育人合力,积极构建“大思政课”格局,形成了“三纵三横、六位一体”和“七进八联系”的一盘棋思政工作理念。在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六周年之际,学院师生重温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和学习感受分享心得。


图片

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卫

学院坚持把思政课建设当作育人的“主阵地”,不仅在师资队伍上“精雕细琢”,打造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的“工匠”团队,更在教学模式上“大刀阔斧”,让课堂从“灌输”走向“互动”,让知识从“书本”走向“生活”;如今,学院形成了“三纵三横、六位一体”和“七进八联系”的一盘棋思政工作理念,在“大思政课”建设格局下,青年学子理想信念愈发坚定,价值取向日趋端正,道德认知完成从理论认同到行为自觉的升华。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又是学院党委具体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班子成员,我时刻以“千钧在肩”的责任自觉和“如秉烛前行”的使命意识鞭策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更加坚定的政治立场、更加饱满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把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转化为推动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动能,做到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为推动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片

马克思主义学院办公室主任(主持工作)谢丹

作为新时代的思政课教师,我们应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以信仰的力量感染学生、引领学生。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载体,向青年学子传播中国声音、阐释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引导他们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以探索职教特色为路径,结合学院办学特点,探索专业特色思政课教学内容与实践,不断提升教学效果。以发挥专业特长为抓手,全面落实“十个一”红色基因赓续工程,积极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图片

宣传统战处副处长 施辉相

时值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六周年,再次重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仍然心潮澎湃、收获满满。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我们要坚持把思政课建设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有效融合起来,把德育工作做得更到位、更有效。要深入推进“一核三维”校园文化育人体系建设,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牢粮食安全观、食品安全观和人类健康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自信。要用好校园媒体宣传平台,充分利用传播优势,创新形式、丰富内容,打造贴近学生、生动鲜活的思政课堂,引导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图片

宣传统战处理论教育科科长 吴仪

我们要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广大师生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细照笃行中不断锤炼自我。要不断健全完善“大思政”一盘棋工作格局,在担当作为中建设思想引领新高地、壮大主流舆论新声势、展现文化浸润新态势,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应有贡献。


图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 于淼

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肩负着特殊而重大的使命。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持续拓宽知识边界,积累深厚人文底蕴,更要在教学业务上精益求精。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时代,只有以不断更新的知识体系和过硬的教学能力作为支撑,才能敏锐洞察学生成长的每一个关键节点,巧妙化解教学中的各类难题。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思政课教师应该更深刻地理解自身责任,要从讲话中汲取智慧,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真正践行人类灵魂工程师的使命。


图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刘娅

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让我对高质量推进学院思政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实际工作中,要明确思政教育的核心地位,将其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一方面,借助新媒体技术,打造多样化的教学平台,让思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思政教育的目标。


图片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杨雨慧

作为新时代青年思政课教师,我将以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为育人指南,积极构建“思政+专业+实践”育人链条。依托“数字贵州”发展背景,将大数据技术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坚持“以生为本”,始终以“六要”标准锤炼本领,用“食品人的匠心”诠释科技报国志向,让思政教育如酵母般在课堂发酵,培育既有扎实技能、更有家国情怀的时代新人。未来,我会以更饱满的热情继续投身于育人实践中去,用心书写属于自己的青春答卷,为培育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图片

辅导员 何志杰

作为一名辅导员,我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学院“三纵三横、六位一体”和“七进八联系”的一盘棋思政工作理念,坚持“人在一线”“心在一线”“思在一线”“干在一线”,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教学新模式,协同联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凝聚起“三全育人”新合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图片

辅导员 申彬立

入职2年多以来,在辅导员岗位上,我自觉做好为学为人的表率,与学院同发展、共进步,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讲好每一个故事,做好每一次心理咨询,踏踏实实开展好学生日常管理以及思想教育等工作,只为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让学生在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因为遇见我而留下不一样的青春记忆。未来,我依旧初心不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争做一名辅学生成长、导学生成才、圆学生梦想的青春引路人。



图片

团委 吕智超

作为学院团委的工作者,我深感使命在肩,通过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深刻体会到思政教育需扎根青年成长土壤,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领青年价值塑造。以实践育人厚植成长沃土,‌紧扣“重实践、强技能”的特点,将思政、双创、志愿服务相结合,通过实践让思政教育可感可及,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奋进新征程,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为培养更多“德技并修”的新时代能工巧匠贡献青春力量!

图片

机电与建筑工程系专业教师   张本帅

作为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机电与建筑工程系的一名普通教师,2024年2月,我响应学院号召,前往紫云自治县民族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面对乡村职业教育资源匮乏、教学条件薄弱的实际情况,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帮扶期间,我以“教育家精神”为指引,坚守育人初心,踏实开展教学实践。结合备战技能大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匠心精神;引入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协助当地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同时推动两校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深度合作,探索资源共享新模式。我深知,教育不仅在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价值观的引领和精神的塑造。  

我将继续扎根基层、潜心耕耘,用行动践行教育之志,为乡村教育振兴与职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图片

2023级酿酒技术2班 陈君睿


我曾对思政课的“理论性”产生过困惑,但当我看到老师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红军长征的艰辛,当我在社会实践中学会用辩证思维分析乡村振兴案例,当我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读懂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我突然明白:思政课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用真理的力量唤醒我们的家国情怀。老师们以“政治要强”的定力指引方向,用“人格要正”的魅力感染我们,让我感受到信仰的温度。在这个信息纷杂的时代,思政课如同一盏明灯,教会我们辨别是非、坚守立场,在思政课的滋养下,让我们成长为有信仰、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图片

2024级软件1班 彭馨姚


思政课照亮了我在思想成长、价值观塑造以及对教育重要性认识等多方面的道路,更是关系到我们年轻一代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养成。我深刻认识到思政课的意义远非一门普通课程可比。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我们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通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这门思政课中的学习,使我对思政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对自身成长方向有了更为清晰的把握。在思政课的浸润之下,我将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文:师生代表(柴永生综合整理)||排版设计:阳佼君 || 一审一校:柴永生||二审二校:谢丹||三审三校:杨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