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今天是   

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一堂行走在田间地头的“红色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开展银龄关怀实践教学

时间:2025-03-14   信息来源:马克思主义教学部   作者:   浏览次数:

“当00后学子与73岁老党员的手紧紧相握,我们感受到了红色基因传承的温度。”3月13日,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课堂搬到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新村,通过“行走的红色记忆——银龄关怀行动”实践教学活动,让青年学子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淬炼成长。该院负责人谢丹带领由思政课教师、信息工程系、财经商贸系及粮油食品工程系师生组成的20人实践团,开展了一场跨越代际的红色对话。

在古朴的新村村委会,“银龄思政课堂”以沉浸式教学焕发新活力。师生创新打造“理论宣传二人讲+影像展播+情景演绎”教学模式,围绕“诗咏江山·情系长征——毛泽东诗词里的红色贵州”主题,与当地老人展开三代人对话。83岁的王正英老人抚摸着泛黄的《毛泽东诗词选》,深情讲述“三线建设”时期的奋斗故事。“通过诗词触摸历史,在对话中读懂信仰的力量。”村委会协同开展实践教学的刘林先说,这种跨时空的交流让红色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实践团队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特色,将专业技能转化为惠民服务。健康管理专业学生设立“移动健康驿站”,为36位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血压血糖检测、慢性病防治指导等专业服务,并量身定制膳食指南建议。信息工程系学生架设“时光照相馆”,运用数字媒体技术为25余户家庭拍摄生活照和家庭合照,并制作照片集。“奶奶看到照片中自己灿烂的笑容时眼泛泪光,这让我体会到技术的人文温度。”2023级软件技术1班张方艳说。

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青年学子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担当。6支“安居守护小队”完成8户老人家庭环境安全排查,向村委会建言献策16条。活动累计形成实践报告2篇,拍摄纪实影像15分钟,构建起“需求调研-精准实施-效果评估”的实践育人闭环。

“这堂行走的思政课让我们找到了青春与时代的连接点。”参与活动的学生李松在实践日记中写道。据谢丹介绍,学院正在协同专业课教师构建“桑榆宝”银龄智享平台,未来将联动更多专业形成服务矩阵,打造“红色教育+技能实践+乡村振兴”的育人新模式,让思政教育在田间地头绽放时代光彩。

文图:谢 丹 严凡利|| 一审一校:柴永生||二审二校:谢丹||三审三校:杨卫)